亨丁頓舞蹈症 只會遺傳 不會傳染
文/楊佩宜
亨丁頓舞蹈症是由1872年醫學家喬治.亨丁頓發現而命名,這是一種罕見疾病,不會傳染,只會遺傳,所以別用有色眼光看待他們。
亨丁頓舞蹈症是一種家族性的顯性遺傳疾病,如家族中,已有人確診罹病時,或準備孕育下一代的父母,可先尋求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及相關的遺傳諮詢,如已懷孕者也可在懷孕後,檢測胎兒絨毛(12至16週)或羊水(16週以上),分析檢體後,進行基因診斷。
通常年齡越小就發病的亨丁頓舞蹈症患者,其腦內的尾狀核退化就愈嚴重,一般做核磁共振檢查時,可顯示腦室內空洞變大,其發病病程會持續性退化,其特性為影響到控制協調動作神經節時,肢體會出現不自主的運動。當腦內的尾狀核出現退化時,進而影響智力、情緒、人格變化,甚至判斷力或理解能力的下降。但以亨丁頓舞蹈症而言,以目前的科技能力及醫療技術,仍無法治癒亨丁頓舞蹈症,服用藥物只可以使病患的症狀稍微趨緩,但無法阻擋退化的進行。
◎亨丁頓舞蹈症患者平日照護:
●語言上的溝通及表達,對亨丁頓舞蹈症患者來說,是有困難的,所以照護者通常需要用簡單又明確的字句,並且慢慢地將一字一句逐一表達,不要出現不耐煩的情緒,鼓勵患者表達,並給予鼓勵,有時會感覺他們不懂,或是沒有反應,但是請別放棄。
●情緒或人格上的明顯變化也是病程進行症狀之一,尤其是患者一開始發病時,情緒變化相當大,但智力尚未出現變化,家人的包容及照護相當重要,會出現易怒及憂鬱的情緒,必要時,需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●亨丁頓舞蹈症患者的肢體活動能力,也會持續退化,當控制協調動作出現不受控制時,肢體會出現不自主的運動,有可能造成患者受傷,所以首先預防患者受傷是很重要的。再來針對患者的關節及肌肉活動度,需維持肌肉耐力及骨關節活動度。
當患者進食時,因所有肌肉都出現退化,需相當注意患者出現嗆到或吸入性的危險,肌肉功能的退化呈現漸進式進行,最終會因吞嚥肌肉及呼吸肌肉的功能喪失,出現併發症。
(作者為大千綜合醫院臨床護理人員) 帕金森氏病與中風及癡呆症併列為老年人三大疾病,影響國人健康甚大。主要症狀有手足顫抖、僵硬、動作緩慢、站立不穩等主要症狀。同時合併有臉部表情木然、多口水、上身向前傾、走路時上肢協同擺動減少消失、小碎步的步行等,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現象。 這些帕金森症的病人,主要可區別為兩群。其中較主要的一群,其退化主要在中腦黑質細胞,這些病人約佔帕金森症狀病人群之百分之六十至七十。治療藥物反應在前十年效果良好;另外一群病人,因退化範圍較廣泛,治療效果比較不理想,臨床上需作不同之規劃。 黑質細胞退化這些帕金森病人又可分為三群。在四十歲以後發病的族群最多,以年齡來說,在五十五至六十五歲發病最多。治療原則以左多巴(L-Dopa)為主,另輔以促動劑(Agonist)及多巴胺代謝抑制劑。如有明顯顫抖也可併用抗乙醯膽鹼。在二十歲至四十歲間發病者稱為「年輕發病型」,一般病程進行較慢,為考慮左多巴長期使用會逐漸失效之可能,一般先使用促動劑及代謝抑制劑為主。左多巴仍可在若干時間後再逐漸加入使用,如此可以延長治療有效年限。另外更少的一群再二十歲以下就發病稱為「幼年型」,通常遺傳因素較大,治療仍然以促動劑與代謝抑制劑為主。 在多系統萎縮的病人,也就是退化不僅限於黑質細胞的帕金森症狀病人,因為病程進展與「原發性」不同,因此藥物療效較差,因此應利用各種診斷、檢驗,小心確定疾病性質,細心調整藥量。並針對各個不同疾病特性作規劃。例如合併小腦徵兆者,或是眼睛下視受限者,或是自律時經受影響而引起端立性低血壓者。其需要合併使用的藥物不同,運動計劃既不一樣,日常需要防患病人可能遭遇的不便也不同。這些都需要與治療小組作詳細的諮商與計劃。 在帕金森病人的治療藥物新進展方面,有阿波麻菲的筆型皮下注射針劑,這可使用在規律型「停電」現象的病人;在可預知即將停電之數分鐘前施以皮下注射,約可維持一小時左右之藥效以渡過危機。在促動劑的新發展上,已有非麥角鹼衍生物之產品「Requip」,它所造成之異動症較以往的促動劑更少,使用後預估應可再延長病人藥物治療有效之年限。新一型的「COMT」代謝抑制劑,不同於以往的「MAOB」路徑,可以讓病人的反應錦上添花。再新藥的進展上這幾年可稱得上極為熱鬧。 除神經內科系的藥物進展外,治療小組中的神經外科成員也已完成腦部立體定位手術之常規建立。對於顫抖為主之視丘手術;「異動症狀」之蒼白球切除術。及「深層腦電刺激」以改善動作無力之現象等,均作了最好的準備,隨時為病人作儘可能完善之服
這不是之前我叫查的資料嗎.
還記得我問她亨丁頓氏舞蹈症和帕金森氏症的差別在哪裡?.
便有人po上來..
真是感恩.
----------------------再追加Parkinson帕金森氏症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務。
轉載自網路不知名文章